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 >  >> 
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四川公安护航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天天热点
来源: 封面新闻      时间:2023-04-26 19:12:00

封面新闻记者 钟晓璐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四川公安机关加强组织推动和资源整合,深入推进水域防控建设提档升级,为水域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资料图】

4月26日,四川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颜润做客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就“长江生态保护 四川公安在行动”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以打促治

发案明显下降,水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全省公安机关紧紧围绕护航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治,依法严厉打击整治长江流域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

2021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涉渔刑事案件1874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274人,打掉非法捕捞团伙166个,查扣渔获物1.1万余公斤。破获河道非法采砂刑事案件111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46人,打掉犯罪团伙46个,查获非法采砂船舶50艘。

“对每起重大案件,全部实施团伙架构必查、作案船舶必查、贩销网络必查等“一案七查”工作措施,全要素、全链条、全环节彻查涉渔涉砂重大案件。”颜润介绍。

目前,四川“一江五河”水域治理工作取得了“涉渔涉砂违法犯罪发案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旗舰物种栖息地、大龄鱼类资源逐步恢复”的明显成效,水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紧盯关键

犯罪手段日益隐蔽,深度精准打击

涉渔涉砂违法犯罪手段日益隐蔽,如何实现对非法捕捞和非法采砂的精准打击?四川公安始终将打击矛头对准问题线索较多、案件多发易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水域、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集中力量、精准发力,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非法采砂犯罪以及相关联的违法犯罪行为,有力遏制长江上游非法捕捞、非法采砂犯罪。

动态摸排线索。用活用好四川公安大数据等各种手段,围绕近年来涉及长江流域的涉江犯罪开展警情、案件、人员和船、物、网等线索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定期开展分析研判,为深度精准打击奠定基础。

紧盯关键环节。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紧盯非法捕捞“捕运销”和非法采砂“改、采、驳、运、销、用”等六个环节,强化专案引领,厘清犯罪结构、利益关系、勾结方式脉络,瞄准重点环节进行精准布控、深度打击,坚决有效斩断地下犯罪链条。

区域集中攻坚。紧紧围绕重点水域、重点部位和重要时间节点,针对性开展区域性严打专项行动,抽调优势警力集中攻坚,将矛头对准组织化、规模化犯罪团伙,切实做到合力围剿、一网打尽。

严打重点人员。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非法采砂幕后组织者、获利者和保护伞,从快从严从重处理;对于犯罪情节较轻、认罪态度较好,且社会危害不大的人员,加强教育感化,鼓励引导其积极承担生态修复责任,争取从宽处理,着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打击困境

消费观有待改变,执法力量难以全覆盖

颜润提到,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四川公安在打击非法捕捞犯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滋生非法捕捞犯罪的土壤还没有得到根本铲除,执法能力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依法打击工作还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非法捕捞经济利益大,不正确消费观有待改变。“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一些地方的百姓不仅爱吃江鲜、河鲜,还因此类食品价高难得,把此举作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消费观扭曲。从省内部分地区以往开展非法捕捞专项整治的情况看,行动之初效果好,集中整治过后的一两年,受利益诱惑和群众不正常消费观驱动,非法捕捞活动容易出现反弹“回潮”现象。

法律规定有待细化完善,惩戒力度尚显不足。目前,各部门对非法捕捞犯罪的认定及证据标准方面还不完全一致,影响了打击效能。同时,从已侦破的案件来看,由于非法捕捞犯罪刑期较低,惩戒力度不强,导致一些犯罪分子被打击处理以后,仍无敬畏之心,仍重操旧业,挑战法律的尊严和底线。

水域点多面广,执法监管面临的压力较大。四川有河流1400多条,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43条,很多水域人迹罕至,执法力量和视频监控等手段难以全覆盖。目前,与违法犯罪分子的狡猾相比,执法能力和手段还有一定的不足,还很难做到对所有水域全时空的有效管控。

颜润指出,全省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加强与渔政等部门执法联动,在非法捕捞、非法采砂涉江突出生态环境犯罪活动多发易发的重点水域开展高频联合巡查执法,提升执法覆盖面,强化执法震慑效果,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空间。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